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用钢大会在江苏苏州成功落下帷幕。此次大会由中国汽车材料网主办,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用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本次大会以“高强化、轻量化、低碳化”为主题,围绕汽车用钢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冷/热)超高强度汽车钢板材料、工艺及应用技术、超高强度汽车钢板的性能测试与评价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用钢创新应用等四大主题方向展开深入讨论。
会议期间,来自政府高层领导、海外机构官员、全球企业领袖、院士及行业专家等15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就新能源汽车用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展开热烈交流与探讨。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用钢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高强钢等高端钢材将成为未来汽车制造的主要材料。在大会的主题演讲环节,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分享了她们在新能源汽车用钢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此外,大会还设置了多个分会场和专题论坛,涵盖了汽车用钢技术的各个方面。与会者们就新能源汽车用钢的生产工艺、材料选择、性能测试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用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在会议结束后,记者采访了钢铁供应链汽车行业解决方案专家吕海燕女士。吕海燕在汽车用钢领域的贸易活动经验丰富,对汽车用钢的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她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多年来行业的变化。目前,国内汽车用钢的技术水平正逐步提高,但在过去很长时间中与国际尖端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传统的汽车钢材供应链覆盖了从原材料生产到汽车制造的整个流程,但传统的钢材加工和制造流程存在流程复杂、效率低导致成本偏高等问题。特别是在冷轧钢等低端材料强度不足,难以满足高端汽车的需求,因此,大量高端材料仍需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还导致了交付周期的延长。为了应对挑战,吕海燕回顾了她从业以来在汽车用技术和材料方面采取的策略,这些策略在现在看来,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
在技术方面,吕海燕领导团队在汽车底盘件、座椅、气囊件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吕海燕首先深入分析了当前市场上汽车零部件的材料使用情况,对比了不同材料在性能、成本、加工难度等方面的优劣。并发现在轻量化、耐腐蚀性等方面有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吕海燕带领团队与钢厂合作推动一系列具有更高强度、更轻重量、更优耐腐蚀性能的新型钢铁材料的研发与落地。除了材料研发,吕海燕带领团队与汽车制造商共同探索了新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通过不断的试验和优化,成功实现了新材料的高效、精准加工,确保了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在材料方面,针对汽车制造商的多样化需求,钢铁材料的选择对于汽车性能、安全性及环保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吕海燕凭借其对汽车用钢的深入了解和丰富经验,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指导和支持。她不仅精通高强度钢、热轧钢板、镀锌钢板、铝镁合金等多种汽车用钢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还紧密关注着钢铁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以及轻量化、环保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创新应用。在汽车设计过程中,材料选择前置对于控制成本、优化性能、缩短开发周期以及降低风险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吕海燕从钢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积极与汽车制造商合作,根据汽车的结构特性和使用环境,推荐最适合的汽车用钢材料。在吕海燕的建议和指导下,汽车制造商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不同材料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后续的维护和修理成本。帮助设计师在车辆设计的早期阶段就确定材料的性能需求,并根据不同材料的性能优势选择最佳的材料,从而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包括安全性、强度性和精密性等方面。
随着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用钢大会在江苏苏州的圆满闭幕,中国汽车用钢技术迈向了新的里程碑。此次大会不仅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更在推动汽车用钢技术创新与发展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吕海燕的这些举措为我国汽车用钢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汽车用钢技术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用钢行业将在更多行业领军人物的引领下,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期待更多的企业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用钢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记者:田晓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