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无形,但大风有力。
15年前,酒泉这片土地上,连年大风成灾,肆虐的沙尘暴,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15年后,仍然是这片土地,在低碳经济的催生下,一望无际的风机丛林,将风害变为风利。
是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正式开工建设,奏响了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的号角。
如今的酒泉,可以尽情抒发“大风频吹不是害,桨叶转出光明来”的豪情。
神奇土地上的历史性选择
酒泉,既有悠久的历史,也有近现代的辉煌。
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争取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要实现这些目标,开发风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现实选择。而建好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将为中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出贡献。
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按照“两抓整推”工作思路,以新能源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从2009年8月8日风电基地启动建设到2010年一期工程提前完成,作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酒泉,已经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酒泉,在可开发的1万平方公里区域内,无灾害性气候,无破坏性风速,地势平坦、不占耕地、无拆迁,发展4000万千瓦装机的风电,资源条件非常优越。另外,太阳能发电的资源条件比发展风电的条件还好,在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理论上讲有20亿千瓦的装机量。所有的这一切,使得酒泉这片土地显得更加神奇。
国家规划的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中,酒泉是第一个获得批准的,这并非偶然。酒泉,风场条件好,相对比较集中,没有灾害性气候,没有移民。特别是早在1997年就有第一批风机落户,有一定的基础。酒泉的成功,会为其他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提供成功的经验。至目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持续发展的背后
酒泉新能源建设成就引人瞩目。
2009年8月8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开工奠基。到年底,就实现了风电装机突破200万千瓦、新能源装备制造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的“双突破”,并创造了引以为豪的“酒泉奇迹”和“酒泉速度”。
2010年,酒泉创造奇迹的速度仍在延续。在这一年,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提前完成,酒泉用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年第一季度,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完成工业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6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2.3个百分点。
然而,这还不是新能源建设的全部。
酒泉的发展是理性的,新能源建设也是如此。在新能源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上,酒泉清醒地认识到,风电不仅是新能源发展的切入点,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为此,科学地提出了以风电促电网建设、促装备制造业、促调峰电源的工作思路。由于加快了结构调整和转变了发展方向,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较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