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能源局编制了《浙江省电网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以下储能相关内容:
着力助推清洁替代,促进能源供给低碳化。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新能源、核电、清洁外来电三大能源减排要素,助推我省能源供给低碳化发展。全力支持新能源发展,结合新能源禀赋与电网消纳能力,支撑我省“风光倍增工程”,满足“十四五”新增20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接入需求,提前布局中远期大规模集中式海上风电接入,深入推进“新能源插座”系统建设拓展分布式能源接入广度,同时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储能”协同发展,保障新能源可靠消纳;保障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着力做好三澳核电一期和三门核电二期核电机组的安全接入工作,同时开展省内后续核电接入准备工作;多渠道拓展外来电,建成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加快建设第四直流清洁来电,提高大范围跨区互济能力。到2025年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320万千瓦以上。
着力推动配电网功能拓展升级。推进配电网由单一的电能分配网络向汇聚全类型源荷储资源,实现向能源供需安全高效匹配的综合性平台升级。促进新能源布局及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衔接交互,强化配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建设,实现分布式新能源、储能与等多元供能主体“即插即用”及灵活消纳。拓展配电网供电服务覆盖面,支撑重点行业终端用能领域电能替代推进,满足港口岸电、电气锅炉、绿色照明等新型用能设施接网需求。持续推进长三角电网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开展一体化示范区配电网建设,提升互联互供水平。增强配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在易受自然灾害侵袭地区贯彻差异化设计理念,合理提升建设标准。
增强源网荷储灵活资源聚合互动能力。挖掘存量潜力,优化增量布局,合理配置储能,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源侧”依据区域电源特性,引导新增电源互济发展,实现灵活资源统筹协同;“荷侧”引导各类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全面挖掘工业生产、商业楼宇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响应资源,促进负荷与电网柔性互动;“储侧”梳理发电、用户侧储能设施,加强市场引导形成互动机制,探索电网侧储能作为系统调节手段的配置方案。建立源网荷储灵活互动资源库,构建省市县协同的资源管理策略、弹性运行策略及智能调控系统,促进源网荷储常态互动、高效利用。
加强发展形势的分析与研判,推动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及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推进电力立法,制定体系化的法律法规。推进创新机制建设,通过设立专项配套政策有效推动清洁能源、需求侧响应体系、抽水蓄能及电化学储能与电网协调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强化协同联动,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