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强化“三力”支撑规划(2022—2025年)》。
力争到2025年,电力、算力、动力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3个大幅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电力稳定供应能力达到6000万千瓦,风电、光伏装机突破25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高。电力系统网络不断优化,形成2交2直的特高压电网对外联络通道和安全可靠、分区清晰、经济高效的主、配电网络。“获得电力”指数不断增强,电力监测调度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运行。煤炭应急储备能力明显提高,天燃气管道总里程达到4600公里,储气能力达到4.8亿立方米。
建设以新型能源为主体的电力支撑体系
(一)提升电力稳定供应能力。加快省内保障性电源建设,加大省外优质电源引入力度,提升电力系统应急备用能力,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夯实保障性电源基础。保持煤电装机合理裕度,发挥火电调节性强、可靠性高优势,加快推进在建煤电、燃气电厂项目进度,积极布局争取一批保障性供电项目。扩大外电支持规模。加快推进“宁电入湘”等跨区域输电工程,积极推进第三回特高压直流入湘前期工作,争取省外电厂灵活送电,积极加强与南方电网联络。提升应急备用能力。统筹推进城镇应急备用电源和调峰电源。加强应急备用电源管理,完善电力设备在线监测。加强煤炭储备和天燃气供应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煤炭铁水联运储备基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煤炭储备基地,提升煤炭储备和应急调剂能力。深入推进“气化湖南工程”,加快建设新粤浙广西支干线,有序建设省内输气管网,提升政府及城燃企业储气能力。
(二)推进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正确处理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关系,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能源清洁替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林光互补、渔光互补和农光互补等集中式光伏,支持分布式光伏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鼓励有条件的水电站扩机增容。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稳步推进氢能发展。加快调峰储能设施建设。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研究探索常规水电站梯级融合改造、增建混合式抽水蓄能,积极发展电化学储能。引导电源侧储能规模化应用,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发展。推进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全面梳理煤电机组运行情况,分类提出改造方案。积极探索煤电与可再生能源、储能的一体化开发、运行模式。
(三)推动电力输配体系升级。完善电力输配体系,加快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持续优化主网架。增强西电东送和南北互济输电通道,实现500千伏电网市州全覆盖,220千伏电网全省区县全覆盖。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增强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和消纳能力。改造提升配电网。推动配电网智能化、数字化、主动化转型,推动全省配电网提档升级。提高中心城区电网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继续巩固提升农村电网整体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依托“大智移云”等技术,形成覆盖电力系统全环节的数字化信息感知与传输系统。充分发挥全省能源大数据智慧平台作用,完善能源数字化管理。
(四)提升电力运行调度水平。创新电力运行调度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水平。打造高效电力调度体系。完善电力调度机构工作规范,厘清内部调度权责界限,提高调度信息透明度,确保调度顺畅衔接。加快智能化技术应用,提高调度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探索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智慧联合调度。加强电力调度运行监管。完善煤电项目驻场联络员机制。完善储企联动储煤机制,确保迎峰度夏、度冬期间电厂稳发满发。完善电煤价格联动机制,推动火电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小水电集中式管理和智能化运维托管,加强风电、光伏发电出力预测管理。完善电力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电力供需平衡风险预警机制,形成“三个一批”的梯次电力项目格局。密切跟踪电力需求及气象变化,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协同和大数据分析,建立全省24小时各类电源负荷运行监测机制。完善需求响应机制建设,积极发展可调节负荷灵活参与的智能高效用电模式。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响应交易平台,加强用户侧引导。
(五)提升电力服务保障效率。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配置电力资源,优化电力服务,高效率保障全社会用电需求。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进“电能替代+综合能源服务”,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工业制造、交通出行、建筑用能、农业生产、生活消费等各领域电气化水平。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推广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深入推进政企协同办电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办电便利度。强化计划检修管理,减少计划停电时间和次数。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网络有效覆盖,加快居民社区充电设施安装。推进充电运营企业平台互联互通,提升充电便利性。提升对重大战略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快长株潭都市圈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能源创新区,形成一流城市配电网。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加快消除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
(六)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竞争有效的电力市场体系,更大激发各类电源市场活力。建立完善电力市场体系。规范完善电力中长期交易机制。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动用户侧参与电力现货交易。丰富辅助服务交易品种,建立健全调峰、调频、备用辅助的服务市场。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稳妥放开电力交易资格。深化电力价格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水电、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清洁能源和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完善增量配电网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分时电价、阶梯电价、差别电价等制度。推进配售电改革。完善信用监督体系,规范电力零售市场秩序,完善增量配电网配套政策,加快形成增量配电业务放开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体系,提升增量配电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