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将此前实施临时管制的球化石墨等3种高敏感石墨物项正式纳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同时,取消对炉用碳电极等5种主要用于钢铁、冶金、化工等国民经济基础工业的低敏感石墨物项的临时管制。
政策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被列入出口管制的是鳞片石墨及其制品(包括球化石墨和膨胀石墨)。
其中,球形石墨是以高品质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对石墨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所生产的不同细度、形似椭圆球形的石墨产品。主要用作电子装置及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膨胀石墨是由天然鳞片石墨经插层、水洗、干燥、高温膨化得到的一种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物质。由于膨胀石墨不仅保留了天然石墨的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导电性等优良性质,而且还具有许多特有的优良性能,例如柔软性、回弹性、自粘性、不渗透性、吸附性和低密度等特性,主要用作吸附剂、密封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相变储热材料、高能电池材料、防火材料等,在石油、化工、原子能、电力,制药等方面的应用尤为广泛。
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石墨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呈现东多西少之势。其中,大型晶质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而黑龙江和山东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最为集中。其中黑龙江晶质石墨矿石储量占比为47%,是最大的晶质石墨矿石资源分布区。内蒙古储量占比为19%,两省占全国储量的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