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秸秆资源潜力,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4月2日—4月9日,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科副科长霍红亮、饲料饲草技术与检测科副科长孟伟静、吴苏日古嘎率工作人员先后深入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和奈曼旗开展调研,聚焦秸秆饲料化和燃料化,挖掘秸秆多元利用价值。

在科左中旗,调研组重点关注了秸秆发酵液技术的探索应用。当地部分养殖企业和合作社采用菌酶协同发酵技术,将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该技术通过微生物和酶制剂的作用,降解秸秆内的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提高了秸秆饲料的蛋白质、能量等含量,提升了适口性,牛爱吃且育肥效果好,每头牛的养殖成本每年可降低1200元左右。

科左后旗的秸秆燃料化技术发展引人注目。当地一家生物质能源企业,将秸秆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用于工业供热和居民供暖。生物质颗粒相较于燃煤,硫、氮等元素含量更低,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更少,其灰烬还可回收用于生产生物肥料。该企业燃料化利用秸秆1万吨/年,现阶段年产量可达3.43万吨,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奈曼旗,一家专业合作社推行的玉米密植技术成效显著。通过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配合精准的水肥调控,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秸秆产出量。这些新增的秸秆为饲料化利用提供了更充足的原料,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秸秆饲料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粮食增产与秸秆资源充分利用的双赢。
此次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秸秆收储体系不够完善,存在收储成本高、储存设施不足等情况;部分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程度较低,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速度较慢。
下一步,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将制定针对性措施。一方面,加大对秸秆收储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收储运网络;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推广,提高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认知和应用水平,推动通辽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农牧业绿色转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