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5 日,宜宾亚洲之星零碳数字物流港正式接入宜宾市虚拟电厂平台,标志着川南首个 "零碳 + 虚拟电厂" 智慧能源管理体系落地。这一创新实践将物流园区的绿色运营提升至全新高度,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低碳物流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一、零碳园区与虚拟电厂的深度融合
作为宜宾市 "十四五" 重点项目,亚洲之星零碳数字物流港总投资 35 亿元,占地 1000 亩,以 "一园四区两平台" 为核心架构,整合智能云仓、食品冷链、智慧物流等功能。此次接入的虚拟电厂平台,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和可调负荷,实现 "源 - 网 - 荷 - 储" 一体化协同管理。
园区内的自动化酒水立体库已获 LEED BD+C 银级认证,其 8500 平方米的仓储空间采用智能温控系统,通过虚拟电厂实时调节制冷负荷,在保障酒水品质的同时降低 15% 能耗。京东物流川南分拨中心日均处理包裹 8-10 万件,通过虚拟电厂的负荷调控,在用电高峰时段可减少 20% 非必要能耗,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 720 吨。
二、技术创新驱动的能源革命
物流港构建的 "双平台" 体系展现出领先的智慧化水平
1、5G 智能物流管理平台
实现仓储、运输、配送全流程数字化,通过 AI 算法优化车辆调度,减少空驶里程 30%,降低运输环节碳排放。
2、供应链碳管理平台
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追踪系统,实时监测园区内 25 家入驻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结合虚拟电厂的绿电调配,确保 100% 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值得关注的是,园区屋顶光伏系统与虚拟电厂深度耦合。当光伏发电量超过自用需求时,多余电力通过虚拟电厂并入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段,虚拟电厂可调度储能系统补充电力缺口,形成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的良性循环。
三、宜宾能源转型的里程碑意义
此次合作是宜宾市 "一蓝一绿" 产业战略的重要落子。作为全省首个启动虚拟电厂建设的地级市,宜宾已接入 170 余户企业,调度能力达 14 万千瓦,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火电厂。亚洲之星物流港的接入,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电网的灵活性 —— 在迎峰度夏期间,其可调负荷可降低电网峰值压力 2 万千瓦,相当于保障 2 万户家庭的稳定用电。
"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商业模式的突破。" 宜宾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通过虚拟电厂的需求响应机制,物流港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预计每年获得超百万元的调峰收益。这种 "降本增效 + 碳资产增值" 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传统物流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