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用脚步连通了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1000年前的大唐盛世在丝绸之路上延伸,使长安成为当时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从西汉到唐代,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丝绸之路成为连接古代东西方的纽带,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
“那里是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故乡。”2013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在一幅古丝绸之路地图前,找到了西安的所在。也正是这次访问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战略构想。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已然被赋予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排头兵的新角色。
已经举办过17届的西洽会,今年有了全新的主题:重振古丝绸之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承担起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新角色。
在这个舞台上,西安高新区作为国家战略赋予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可以让人领略历史古城的源远流长,更可以让人看到一个科技新城的未来。如今高新区正展示出它的勃勃生机,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走丝绸之路:
产业国际化趁势起飞
5月8日,新华社“新丝路·新梦想”大型集成报道启动,首站便是西安,在陕西的10天行程内,计划将西安高新区作为一个重要采访点。
作为丝绸之路沿线规模最大的高新区,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机,高新区欲打造新“丝路”上的科技型新城,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新华社看准的高新区的重要实力。
更为重要的是,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兴产业在高新区不断聚集,不断创造出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新形势、新业态。别是随着三星、强生等一批特大项目的建设,高新区已日益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产业国际化趁势崛起。
据了解,高新区2013年全年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1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同比增长60.58%;实际引进内资422.17亿元,同比增长30.79%。
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高新区始终将招商引资的目光聚焦在高端要素和国际化项目上,以完善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和引领战略新兴产业为目标,围绕通信、高端集成电路、智能手机、生物医药等产业链,聚焦世界巨无霸,大力引进和培育配套企业,加速产业国际化聚集,产业链的辐射与带动实现了新的突破与发展。
对于西安高新区,这个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来说,这无疑是个崭新的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里聚集,将成为我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高新区顺势也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发展空间。
经济融合发展
高新区更具国际范儿
作为欧亚合作与文明为往来的重要交汇地,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把西安推向新的历史舞台。向西,曾经是大唐西市里传来的声声琵琶旋胡舞;向西,现在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国梦。
2012年,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在西安高新区落户并开工建设,2013年,三星电子及三星数据两个研发中心同时开业;随着三星电子项目的入驻,为该项目配套的相关企业也纷至沓来。
2013年11月,美国强生全球最大产能供应链生产基地项目又花落高新区。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越来越多的世界种子级“选手”在高新区投资兴业,对于西安这座城市而言是一种重塑。
近年来,西安一直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外籍人口少却是一个明显的短板。从历史与现实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越是开放程度高,越是有大量的外来人员。
以盛唐时的长安为例,当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城。那时,有不少外国人来到长安留学、定居,有的还考进唐朝政府当官员。据说,盛唐时期在长安长期生活的外国人最多时有10万余人。可以说,十个唐朝人里就有一个是老外。
此次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际化的融合交流是重要意义。三星、强生等项目入驻西安高新区,对现今的西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国际化企业会带来国际化管理、国际化生活方式等,例如,国际社区、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国际化建设。
高素质的外籍人口不仅会改变西安的人口结构,带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而且能成为西安开放的新优势,提升西安的服务业水平和城市功能等各个方面,使西安朝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更近一步。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的入驻与完善,将会有更多的外籍人士前来西安工作发展,各国文化也将在西安与中华文化产生更深层的碰撞与融合,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迎接着客人,使自己真正走向国际化大都市。
科技创新的丝路样本
此次新华社采访西安高新区,不仅关注三星等一批大项目的发展动向,更关注高新区内一批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路径,这些依靠科技创新为主线的企业,更是高新区的品牌优势,也是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源泉。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如今,放眼西安高新区,创新正成为这片热土上最活跃的“因子”。高新区也从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革新,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模式。
西安高新区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促进科技和经济的有效融合,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研发型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高地、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创新引擎。
“‘丝路’沿线上前景比较好的是新能源、电子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会展、服务外包等产业,而高新区在这些产业方面都很有优势。”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说,作为西安最大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高新区要在丝路经济带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撑点,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助推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
目前的西安高新区正全面加快园区建设国际化、产业发展国际化和人才建设国际化进程,增强发展活力,完善承载能力,提升高新区的国际影响力。同时着力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自贸区。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安建利则表示,高新区将依靠自主创新,实施‘科技引领、环境提升、产业聚焦、板块突破’四大工程,努力向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迈进,创新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当茶马古道上悠扬的驼铃声与丝绸之路不时传来的机器轰鸣声融汇交织,当一座未来的科技新城正在以稳健的步伐与这座历史古城融合发展时,西安高新区再次向世界敞开了开放包容的怀抱,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作用亦愈加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