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 2016中国智造业年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邀请到了国内众多“智造”领域的专家、企业家。代表们在会议中探讨了中国智造的优势与技术创新,也深入交流了各行业领域间的合作与共赢模式。“升级制造 智连未来”,此次大会的主题也诠释了中国智造的未来联动的未来、不仅仅是行业、企业间的联动,更需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连”发展。
在此次年会中,各方代表展开了多个议题的讨论,“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战略”、“风口上的智造:产业与资本的对接”、“寻找下一个创新智造‘独角兽’”等多个焦点话题成为主题。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中国“智造”的定义做了清晰的描述。宏观角度,赵昌文认为,“中国智造”不仅代表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意味着从价值链的中低端逐步迈向中高端、意味着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从微观角度看,“中国智造”可以看作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与服务的一体化,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以及意味着更加一体化、全球化的标准体系。

(中海阳创始人薛黎明)
薛黎明认为,在创新智造方面,企业必须要具有工匠精神,才能真正的实现中国“智造”,与此同时,薛黎明还以中海阳的光热业务的发展、升级举例:“中海阳2010年开始关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2011年我们建成了比较齐全的生产线,主要的设备来自智能制造领域较为领先的几个国家,前端是来自日本的,中间这端是美国的,后端是德国的。这三个国家的设备进来以后,他们都足够智能化,基本上每段都有四到六台的工业机器人,但是怎么样把这三段连接起来?因为来自三个国家,所以我们组织我们自己的技术团队,从2013年分段三段生产,花了一年时间,通过我们自己的也加了四台工业机器人,把这三段连成一个整体,这样整条的生产线从起端到出产品端完全连成一个全自动化的整体。目前,在我们这个细分领域,在能源制造、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我们无论是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还是我们所生产出来的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以及参数,应该讲跟德国、美国,我们同产业的企业已经基本上没有差距了。”薛黎明直言。
据了解,中海阳目前是亚洲领先的槽式光热核心设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服务商。在产品销售方面,中海阳生产的槽式反射镜已经销往美国、德国、摩洛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已在国外大型光热电站得到实践应用。在系统集成方面,中海阳此前参与了国家首批兆瓦级的光热实验电站项目--延庆863项目的,同时,还在今年9月中标了国家首批光热示范项目当中的一个。
而面对中国智造的发展与挑战,中海阳也始终走在行业的前端,不论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开辟了行业的许多先例。薛黎明表示,中海阳多年的能源领域经验就应该是在行业中做先驱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