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位状况:
长春高新区所在的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和我国东北三省的地理中心,是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的内陆端口,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长春高新区处于长春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高新区南区紧邻长春南部新城,是未来的城市中心;高新区北区位于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核心区,是未来长春市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长春高新区在长春市的重要区位,使长春高新区拥有了比长春城市整体更为优越的区位条件。这种优越的区位条件,既为高新区的新一轮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有利于高新区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与示范作用。
交通优势:
长春高新区拥有发达的立体交通网路。在铁路方面,长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以京大线、长白线、长图线为骨干,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铁路网,可直达全国近40个城市;在公路方面,同三高速、京哈高速、长哈高速 长四高速、长吉高速、长平高速、长营高速、绕城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和302、102等国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航空方面,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每天有60多个航班直达全国20多个城市,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往韩国首尔、俄罗斯依尔库茨克等东北亚国家的重要城市。发达的交通网络,为长春高新区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和东北亚合作的重要平台奠定了卓越的区位基础。
气候条件:
长春高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温热多雨。年平均气温4.3—4.9度,年平均湿度65%,年平均气压为986.6百帕,年平均降雨649.9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冻土厚度1.6—1.8米。
基础设施:
2009年以来,长春高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两年基础设施投入突破200亿元,是2009年以前18年总投入的1.5倍;完成协议征地6983公顷,是以前18年总面积的3.7倍;拆迁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温室、林地等800万平方米,是18年拆迁总量的3倍;铁路专用线一期、远达大街互通式立交桥、北湖大桥,今明两年陆续投入使用,重要交通节点全部打开;新建道路121.2公里,是18年总和的1.3倍;完成配套面积65.77平方公里,是18年总和的2.9倍;新增绿化面积380万平方米,是18年总和的1.9倍。南区承载功能和整体环境全面提升,达到国内一流开发区水平;北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初具规模,拉开了全新的发展框架。
配套服务:
长春高新区南区是长春市西南板块最宜居的高尚社区。区域内有融创上城、天安第一城、御水丹堤、恒大绿洲、金越·逸墅蓝湾、倚澜观邸等十余个高档住宅小区,天茂社区综合体、香港恒盛高档社区综合体项目已经落位和开工建设,龙湖集团、和记黄埔、香港恒盛、中信地产等全国排名前列的知名地产商相继进驻,居住条件全市一流。
区内有吉林大学南校区等14家高等院校,省二实验等11所基础教育学校,市政府第二幼儿园等10所托幼机构及民办学校,硅谷医院等47家医疗服务机构,目前,以治疗心肺血管疾病为特色,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分院已经奠基。教育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区内有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连锁店和我国规模最大的一站式现代化商贸购物中心欧亚卖场,深圳益田集团和龙湖集团分别在南北区建设集高端居住、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商业相融合的中央商务区。引进世界500强韩国乐天玛特商业广场及美国APEX国际影院,商务商业功能日益完善。正在建设以吉林动漫原创产业园、吉林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尚德森铭动漫游戏产业服务园、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动漫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高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建设:
长春高新区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以来,长春高新区经济迅猛发展。2009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实现1760亿元、4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2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878亿元,增长27.6%,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达到5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亿元,增长39.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72亿元,增长39%;实际利用内资、外资57.8亿元和7.07亿美元,分别增长19.6%、18.9%;全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实现203亿元、41亿元,分别增长6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