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城南,辖区面积46.5平方公里。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井冈山出口加工区。经江西省编委批准为副厅级单位,核定副厅级职数2名,其中,党工委书记1名,管委会主任1名。下设出口加工区管理局1个正处级内设机构,管委会办公室、财政局、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经济发展和科技管理局、商务局、规划建设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社会事业局、综合执法局等副处级内设机构及1个街道办事处,环保、工商、国税、地税、***、***、消防、邮政、电信、电力、供水、金融等部门在开发区设立了派驻机构。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临海峡西岸经济圈,西通广袤的内陆腹地,距吉安市中心城区6公里,在开发区半小时交通圈内拥有105国道,319国道,大广、抚吉、泰井、泉毕、武吉等七条高速公路。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赣深高铁在开发区穿境而过。开发区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车程只需5-6小时,到厦门、泉州等地车程只需4-5小时。井冈山机场距开发区仅26公里,已开通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厦门、西安、广州等地的航班,已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开发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主导产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红板线路板、合力泰、柏兆为龙头,聚集了联创电缆、木林森电子、满坤电子、华文光电、优特利电子等86家企业组成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天人股份为龙头,聚集了新琪安科技、同瑞生物科技、金顶药业等32家企业构建的生物食品医药产业;以及由生产数字装备的振宇达电子、瑞鹏飞模具等26家企业组成的先进制造业。目前,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年产值、销售收入、上交税金、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已占园区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开发区在全国13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科技创新指标排名第36位,列中部地区第10,比2010年前移5位。开发区被授予“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电子信息)”和“国家风电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江西天人生态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平台建设方面,建立了中科院生态技术研究中心等36个研发机构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开发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部专项方面,现有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6个。科技成果方面,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3项、省级科技奖6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3项。人才引进方面,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000余人,其中硕士300余人,博士50余人。
东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按照“一年拉框架、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构想。2012年,开发区坚持边开发,边建设,边招商,启动规划面积33.8平方公里的东区开发建设。现已启动基础设施项目23个,拉开主次道路路网27公里。井开区现代服务产业区(MSD)占地面积约110公顷,规划井开区孵化(行政)中心、总部大楼建设及商业用地及居住用地。孵化中心已于2013年1月启动建设,将建成汇聚城市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集金融、商贸、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核心。现已有天际光电产业园、景福包装彩印、德昌产业园、科技创新创业园、公租房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威力新能源、印刷包装产业基地、食品产业园、正邦总部大楼等项目签约入驻,年内将全部开工建设。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和吉泰走廊发展战略机遇,按照省、市提出的“奋战两三年,跻身全省十强”、“昂起发展龙头、决战千亿园区”目标要求,坚持加快发展、负责任发展、统筹发展、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开放创新,拼搏奋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抓手,努力在打造吉泰走廊优势产业聚集区上作表率;以东区开发为主引擎,努力在打造吉泰走廊产城融合示范区上作表率;以创新驱动为主推力,努力在打造吉泰走廊创新发展优强区上作表率;以惠民利民为落脚点,努力在打造吉泰走廊全面小康先行区上作表率;以生态建养为引领,努力在打造吉泰走廊生态践行区上作表率。努力打造产业集聚、功能现代、多业并兴、生态宜居的新型工业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