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渭南经开区)是渭南“一城三区五大组团”中心城市新的组成部分,其前身是2003年启动建设的渭南高新区渭北产业园。2009年8月,市委、市政府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高度,做出举全市之力把经开区建设成低碳环保、生态宜居的新型工业化新市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1年元月,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是全力建设的秦东新兴产业高地、现代物流枢纽、生态宜居新城、滨河湿地绿肺和居易文化圣地。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经开区地处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及黄河金三角协作区三大经济区唯一的重合区。三座公路大桥与渭南中心城市主城区紧紧相连,与西安市主城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新丰站同处半小时经济圈,距咸阳国际机场45分钟车程。郑西、西大高速客运专线横穿东西,108国道、关中环线纵贯南北,陇海铁路、西南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和渭蒲高速近在咫尺,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规划编制高点定位 遵循“高端性、生态性、人文性”的理念,经开区规划面积为147.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达到15万。规划区以渭富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部35平方公里工业区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制造、机械电子、现代物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东部15平方公里为居住、商务、文化旅游休闲区,使之成为渭南中心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坚持基础先行、高标建设的理念,先后投入资金近6亿元用于区内的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区6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六通一平”。
产业发展重点明晰 把规模大、污染小、能耗低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累计签约项目126个,总投资245亿元,其中建成投产企业达到60户。紫兆环保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和海浪微排锅炉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环保产业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环保装备制造、机械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等四大产业集群。2010年度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1亿元,税收248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家,同比分别增长94%、59%、75%和76%,各项经济指标都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展望未来前景广阔 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经开区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快速推进的重大历史机遇,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不断优化、创新、建设一流的投资环境(即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功能完善的设施环境,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着力构建“工业化带动,产业化聚集,城市化推进,生态化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全力打造“渭南先行先试的创新区、全省环保节能的示范区、东部产业转移的承载区、联通全国的现代物流服务区”,力争到2020年工业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50亿元,建成秦东一流低碳环保工业化新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