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益阳高新区)创建于1994年,201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是益阳“东接东融”对接长沙的“桥头堡”,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68位。园区分朝阳产业园、东部产业园,辖三个镇(街道办事处),辖管总面积135.1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67.07平方公里,人口约18万人,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75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
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1994年12月至2002年1月,起步阶段。1994年12月,朝阳经济开发区成立,辖朝阳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8平方公里;1999年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朝阳经济开发区内建立益阳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园。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金山路、康富南路、迎宾路、龙洲路四条城市主干道相继拉通,初步奠定了园区的交通道路格局。
第二阶段: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扩张阶段。2002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将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升格为省级高新区,同年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赫山区谢林港镇委托高新区管理。这一阶段益阳高新区加快了建设益阳“新城”的步伐,在完成原区域“三纵三横”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向南扩区延伸修建了云雾山路和梅林路,拉开了南扩区建设序幕。同时市委市政府把益阳高新区提升到“高新区兴则益阳兴”的战略高度,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把高新区的工作重心转到打造“工业新区”上来,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生命线,以“大引进、大投入、大开发”实现“大发展”,随着建成区全面扩容提质、南扩区工业园区全面启动建设以及内部管理机制不断规范和创新,园区的软硬承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第三阶段:2011年6月至今,加速发展阶段。2011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益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为建设好益阳国家高新区,益阳市委、市政府决心举全市之力,支持和促进益阳高新区加快发展步伐。这一阶段园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承载力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逐步形成了以东部产业园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板块、以中南科创园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板块、以一园两中心与高铁新城为双擎的中央商务板块、以康雅医养为基础的大健康产业板块、以清溪文旅小镇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板块等五大板块,培育壮大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主导产业,数字经济强势崛起 。2019年,益阳高新区在湖南省省级及以上园区综合评价中,排名国家级高新区中的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