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以及与网友交流中,发现人们对氢能安全使用存在认知误区。高压、燃烧、爆炸、有毒……,使人不寒而栗。尤其是对日本打造氢能社会,分布式制氢、燃料电池入户深表担忧。本文旨在消除人们对氢能安全性的认知误区。
“氢=爆炸”吗?
为什么人们一提到氢气便会立即与“危险、爆炸”联想在一起呢?原因是人们被氢弹爆炸的威力吓坏了。事实上,氢弹爆炸的威力不是氢的核聚变。其毁灭性能量都是来自于铀的核裂变,需要由原子弹的核裂变产生的超高温来引发核聚变反应。
氢燃料被误解为“有强大爆炸危险”之根源在于,两大物理性质给人们的震撼力。一是烧范围具大;二是点火能量极小。
燃烧范围是物质与空气混合的程度和点火后的燃烧速度。当氢气与4%至75%的空气混合时,才会变成可燃烧气体。同时需要给予一定静电点火能量,添加到符合可燃气体条件时才会燃烧。相反,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重叠,则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氢气燃点(自燃点火温度)为527℃。也就是说,氢气在空气点燃的火种温度只有达到527℃才会燃烧,否则是不能点燃氢气并使之燃烧的。
“氢=易燃”吗?
氢气极易迅速扩散,原因是比汽油和空气的比重更轻。前面提到,只有当氢气与空气混合的比例超过4%时,它才能成为可燃烧气体。但是,由于氢与空气的比重为1/14,高度扩散性决定其在开窗或户外等开放空间中,其浓度很难达到4%及其以上,而只是更低、更安全,很难达到被点燃的条件。况且,火种只要低于527℃便不能将其点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