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apter正在扩大其产品组合至兆瓦级的AEM多核电解槽。新产品的最终开发已经开始,进一步挖掘了阴离子交换膜(AEM)技术的创新潜力。AEM多核电解槽将于明年推向市场,实现低成本、灵活和可靠的绿色氢生产。
作为AEM电解技术的领导者,Enapter将通过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来降低绿色氢的成本。AEM多核电解槽也不例外:它将配备440个量产的电解槽核心模块——“AEM堆”——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每天可以生产约450公斤的氢气。

这相当于9.5桶原油的能量。通过这种模块化方法,它提供了一种较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以替代传统兆瓦级电解槽,同时也证明了其对可再生电力供应的波动具有高度响应性。
Enapter AG董事长塞巴斯蒂安·胡斯·施密特(Sebastian-Justus Schmidt)说道:“该AEM多核电解槽将比PEM电解槽便宜,并使用量产的AEM堆叠模块,这使之与众不同。模块化的方法使整个系统更加经济实惠,也显著地更加了健壮性和灵活性。这使得它成为使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理想选择。”
与传统系统相比,它的多核解决方案还提供了可靠性优势。如果一个堆叠模块出现故障,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替换掉,而支持氢气生产的“平衡装置”系统也有内置的冗余。
其独特的模块性允许AEM多核电解槽灵活调整生产水平,以应对可再生电力供应的变化。
AEM被认为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电解技术。Enapter越来越接近实现AEM的全部潜力,以加速绿色氢能源的采用,其“Campus”大规模生产设施的建设将于今年秋季开始,并计划在2022年完成和运行。
有了这一点,AEM多核将为快速扩大电解槽产能做出重大贡献,这一需求反映在德国要求到2025年装机容量达到5GW的目标中。
“Campus”设施的预计年产能为280MW,每年可以达到5GW目标的5%以上。






(素材来自:Enapter 全球氢能网、新能源网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