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锡兰(Wärtsilä)和Höegh Evi已完成浮式氨制氢裂化装置的开发,以支持能源载体的进口。
该模块化裂解装置每年可储存1-1.2万立方米的氨,并输送高达21万吨的氢气。
根据双方的说法,该设计可以集成混合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FSRU)以及专用浮式氢气终端。
Höegh Evi首席执行官Erik Nyheim表示:“我们的浮动码头和裂解技术可以释放全球绿色氢价值链的全部潜力,在这十年内为欧洲工业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
该项目耗资1180万欧元(1340万美元),2023年从挪威政府获得590万欧元(670万美元)的资金。
该装置是在挪威斯托德的可持续能源挪威孵化中心建造的。
这一里程碑事件发生之际,欧洲正寻求增加氢气进口,以实现其2030年进口1000万吨低碳氢的目标。
然而,由于高昂的绿色氢生产成本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障碍,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地寻求具有高可再生能源潜力的地区来供应欧洲市场。
Höegh Evi一直在推进商业部署浮动氢气进口码头的计划。2024年,该公司透露计划与Deutsche Regas在卢布林开发一个码头,以支持德国9000公里氢气核心网络的进口。
与氢气相比,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交易的氨,因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简单的处理要求而被视为关键的氢载体。
然而,由于整个转换链的效率损失,一些评论家并不看好这条路线。
(素材来自:Wärtsilä/Höegh Evi 全球氢能网、新能源网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