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矿岩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岩石三轴仪
一、概述:
岩石三轴仪适用的试验方法标准 SL264-200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GB/T 50266-2013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23561.9-2009≤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依据国标等相关标准研制,在行业内注重实际,操作简单,数据精确为原则。
二、主要特点:
岩石三轴仪主要由高刚度(中刚度)主机、压力自平衡式三轴压力室、增压器、伺服液压源、伺服阀、空气压缩机组、测控系统、计算机系统等部分组成。
1. 高刚度主机主机为门型框架式高刚度结构。工作油缸放置在框架的下横梁中部,两侧配置轨道,方便三轴压力室安装和拆卸。框架上横梁中部安装球面压板,可自动调心,使压板与压缩杆端部紧密接触。
2. 压力自平衡式三轴压力室压力室采用压力自平衡技术。采用高强度合金结构钢制成,各压盘及传压活塞杆采用轴承钢经过热处理及精密加工而成。压力室放置在移动小车上,可沿轨道移动,装卸试样方便。
3. 增压器是将系统的工作油液经过压力放大后而输出的超高压油源,超高压油液供给三轴压力室。做为侧向压力(即围压)。
4. 伺服液压源伺服液压源由高压柱塞泵组、溢流阀、精密滤油器、温度传感器、冷却器等组成的伺服油路系统及围压增压系统等部分组合而成。
5. 排液总成,排除压力室内介质。
6. 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岩石三轴仪中的测量控制系统由轴向力传感器、围压传感器、轴向变形传感器、径向变形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全数字式测控器、伺服阀等部分组成。
6.1 设有12个测量通道,其中力2个通道;轴向及径向变形各1个通道;位移2个通道。
6.2 测量分辨力高,在全程范围内部变化,内外不分档。
6.3 具有自动清零、标定、自动存储功能。
6.4 具有恒试验力、恒变形、恒位移、匀试验力速率、匀变形速率控制功能。
6.5 具有超载、超量程、油路堵塞、超油温、试件断裂等保护功能。
三、系统标准配置:
1. 刚性主机 一台(主机结构及刚度根据用户要求),目前图片为标配。
2. 压力自平衡式三轴压力室 一台
3. 增压器 一套
4. 伺服液压源 一台
5. 全数字伺服控制器 一台
6. 排油装置总成 一套
7、联想笔记本电脑一台
四、主要技术参数:
1、主机刚度达10GN/m以上
2、轴向***大试验力1000kN,测力分辨率10N,测力精度±1%。
3、***大围压60Mpa,围压测控精度±2%,围压分辨率0.1MPa。
4、、变形测控范围:轴向0-8mm 径向0-4mm 测量分辨率0.0001mm 测量精度±1%
5、位移测控范围: 0-100mm 测量精度<±0.5%FS 测量分辨率高于万分之一
6、控制波形:用户根据需要可任意设定包含有加载、保载、卸载环节的多种程序波形(自编程序);加卸载和保载时间设置范围0~1000小时。
7、极限控制:当轴向变形、径向变形、时间等参数达到极限值或预设置、试样断裂、油路堵塞和油温过高时均可自动保护。
8、空间高度:550mm,宽度:400mm(完全可以放置下巴西劈裂夹具,三轴室)
9、试样规格: Φ50X100mm。
10、主机外形尺寸:800*1500*2300mm
11、油源占地尺寸:2500*1100*500mm
12、控制柜占地尺寸:700*700*2000mm
13、重量(约):3900KG
试验机我们都了解,很多人也都知道,试验机是用来检测硬度的一种仪器,那么,试验机除了能检测金属之外,还能不能检测塑料、岩石之类材料单位硬度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岩石力学试验机吧。
岩石力学试验旨在测试岩石在各种环境力场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状及响应,以揭示岩石变形破裂机理。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代岩石力学试验机沿用普通材料试验机测定岩石破坏前的力学特性。随后,作为第二代岩石力学试验机的伺服控制试验机让科学家获得了岩石破裂后的“峰后力学特性”,但岩石从初始完整状态到完全破裂状态如何演化的,人们不得而知。
目前进行的方法有表面应力测试和钻孔应力测试。表面应力测试是测量岩体表面或地下洞室(人工,天然)围岩表面经扰动后重新分布的应力状态,一般采用解除法和恢复法。钻孔应力测试用于测定钻孔中较深部位的岩体天然应力状态,可分孔底应变测试法与孔径应变测试法,需用三孔交会来测岩体的全应力场。孔壁应变测试法只需一孔就可测得岩体的全应力场,基本上反映岩体的初始应力。水压破裂法是在深孔中测量地应力,操作较简便,其实质是用橡皮栓塞将欲测地应力的一段钻孔两端封闭,然后用高压泵向测段内压水,一直到岩石发生破裂。纪录到的压力与岩体初始应力,以及破裂方向与初始应力之间存在着基本弹性理论关系,利用这一关系估算初始应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岩体应力测试,可判断水工建筑物地区地应力的方向和量级,为合理布置地下建筑物提供依据,判断地下建筑物硐室围岩的稳定性。长期监测地应力也可为地震预报提供依据。但由于岩体应力场的随机变化很大,各种方法测定的数据可比性差, 目前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