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靖
(普洱学院,云南普洱65000)
摘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一项生态利民工程,可以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增加有机肥料资源、对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基于此,通过调研了普洱市9县1区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现状、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一项生态利民工程。实践证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平全荣[1]、刘伟伟[2]、王忠会[3]、周阳[4]、李景明[5]、李庭贵[6]、朱中宾[7]、朱荣[8]、阮荣辉[9]等人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普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区位独特,农村户用沼气存在和其它地方的共性问题,也有自己问题及成因。
1普洱市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现状
1.1地理位置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东临红河、玉溪,南接西双版纳,西北连临沧,北靠大理、楚雄。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全市国土面积4.5k㎡,山区占98.3%,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1.2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情况
普洱市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户用沼气建设。2004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03年农村沼气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计划的通知》和《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2003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始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经过近10年的建设,全市沼气池保有量2014年达到21.40万户的顶峰(表1)。2015年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的退出后,全市各县区沼气池保有量逐年降低。

1.3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情况
从各县区林草局能源办统计看,2013和2014年各县区沼气池使用率还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市沼气池平均使用率分别是86.8%和84.4%,这为农村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见表2)。

2015年各县区沼气池使用率出现明显变化,实地调查7个地点中,思茅区三棵桩风光社、宁洱县勐先镇、景东县文井镇都拉村等沼气示范村的使用率尚在80%以上。而澜沧县勐朗镇坡脚村、墨江县通关镇、孟连县景岗村、江城县董平村景东寨等沼气池使用率呈现断崖式下降,使用率不到30%。这表明随着2015年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的退出,农村户用沼气池大量的闲置停用或废弃。
2农村户用沼气存在问题
2.1沼气发展不平衡
普洱市沼气发展呈现不平衡的局面:思茅、宁洱、景谷、镇沅、景东、墨江和澜沧等七个县区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开展得较好,建池数多,覆盖面广,后续使用率相对更高。而江城、孟连和西盟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较少,三个县沼气池保有量加起来尚不及其它任一县(区)的保有量,使用率较低,尤其是傣族、哈尼和佤族等少数民族村寨使用率更低。
原因分析:一是相关部门对国家的惠民工程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百姓没有充分利用国家的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这一好政策;二是江城、孟连和西盟三县地处边境,经济发展和交通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户用沼气项目的发展。
2.2重建设,轻管理
尽管刘伟伟等在2008年就已指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存在重建轻管现象[2],但至今普洱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各县区依托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的实施,建设沼气池的力度较大,农户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较高,但后续管理落后。各县区能源办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服务网点(站)专业技术人员少,存在沼气池建设承包人兼任技术人员的现象,部分农户嫌沼气池脏,不愿进行维护管理。
原因分析: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的验收指标重视建成的沼气池数量,忽视沼气池建成后综合效益的发挥,弱化了沼气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的建设[10]。
2.3沼气池闲置和废弃现象日趋严重
各县区林草局能源办沼气技术员普遍放映,沼气池建成的前两年使用率较高,随后逐年闲置、停用和废弃,浪费了国家财力。
原因分析:一是普洱为“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全市共建成糯扎渡等水电站130座(大中型16座、小型114座),全市电力装机规模达918万千瓦[11]。同时,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全市103个乡(镇)、991个行政村通电率达100%,农户基本上都用上了电磁炉和电饭煲;二是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劳动力严重不足,沼气池缺乏日常管护;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启动后,部分农户搬迁或翻建新宅,沼气池遭到废弃或填埋。
2.4未充分发挥沼气池的综合效益
普洱市各县区农村户用沼气大多一开始就没有建立“猪(禽)—沼—粮”“猪(禽)—沼—果”“猪(禽)—沼—菜”等立体模式,沼气只是简单地用来烧火做饭、烧水和照明,沼渣沼液利用不充分,对部分农户甚至成为负担,要花钱雇工处理,这就大大降低农户管护沼气池的积极性,也降低了沼气池的综合效益。
原因分析:相关部门对国家大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的顶层设计认识不全面,缺少沼气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支持。
3对策
3.1提高新形势下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思想认识
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继续推动和完善农村沼气建设,发挥沼气建设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重要作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大力推进普洱乡村振兴工作[12]。
3.2转型升级农村沼气发展模式
不再重复建设单打独斗的小型户用沼气池,而应成片联户或重点针对一些种养殖大户的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中型和大型沼气池,同时解决养殖户污染环境、沼气户原料不足和种植户有机肥缺乏的问题[13],保证新建沼气池持续正常运转。
3.3推进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
普洱市是国家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正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全面推广生态有机茶园、咖啡园转换工程[13]、推进绿色产业基地的有机转换和认证工作,农村沼气建设正好顺应着一战略的需要,应把握机会,推动农村沼气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3.4深入开展沼气本土研究
林业、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与地方院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普洱地理气候特点的沼气发酵条件、原料资源(咖啡壳等)和种养殖模式;探索沼气、沼渣和沼液补助、补贴政策,进行沼渣、沼液重金属检测;创新沼气生态补偿制度和碳排放交易途径,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沼气建设[14]。
3.5提高沼气池管护的机械化水平
借鉴经验,引进抽渣车、沼液泵等沼气工程设备,解决农村沼气池沼渣沼液清除难的问题[15],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沼气池管护的机械化、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平金荣,杨鹏飞,靳永丽,李晓花.农村沼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1):88-90.
[2]刘伟伟,马欢,朱德良,夏萍,王继先,伍德林.安徽省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11-13.
[3]王忠会.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1,(4):167-168.
[4]周阳,冯秋英.崇左市农村户用沼气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南方农业,2015,9(21):145-147.
[5]李景明,李冰峰,徐文勇.中国沼气展业发展的政策影响分析[J].中国沼气,2018,36(5):3-10.
[6]李庭贵,宋瑞瑚.关于文山农村沼气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8,(6):9.
[7]朱中宾.庐江县沼气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158-162.
[8]朱荣.农村户用沼气工程闲置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7):152-153.
[9]阮荣辉,鲁绍凤,赖毅.云南省昭通市11县区农村沼气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20,(2):51-52.
[10]宫能领.宣城市农村户用沼气现状问题分析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08):131-136.
[11]彭悦.新时代边疆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以普洱市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4):3-5.
[12]李艳芬.以农村沼气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J].焦作大学学报,2019,33(02):60-61.
[13]徐红斌.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探索与实践[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01):1-6.
[14]朱晓娟.巴中市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04):63-66.
[15]刘在伦,沈文金,胡家旺,何睿,王庆方.户用沼液泵水力设计及性能预测[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37(03):5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