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石油宣布,西南油气田的合川——潼南区块、西昌—喜德区块将由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开创了中石油矿权内部流转的先例。12月4日,中石油宣布今年年中启动的东西部油田矿权内部流转已基本完成,中西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三大盆地及部分外围盆地共16个探、采矿权区块从西南油气田等3个地区公司流转到了大庆等4个地区公司。
12月18日,中石化宣布,华北油气分公司和河南油田已正式签署旬邑-宜君矿权区块移交协议,该区块正式流转至河南油田。此举标志着中石化也启动了矿权区块内部市场化流转改革。
【舆论观点】
业内普遍对两大石油公司的这步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矿权内部流转”将会成为打破“区块制度”的一种手段,成为石油产业上游改革的新趋势。特别是对于稍早完成的中石油,不少媒体都在报道中强调这是中石油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如此大范围的矿权流转,中石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于矿权内部流转的思路,有媒体总结“两桶油”均在低油价的背景下,通过盘活油田板块资源资产,以市场化的模式探索新的体制,实现效益最大化。有分析称,此举的优势在于可以让老油田的人员和技术在新油田发挥作用,不仅能缓解老油田资源匮乏的困难,同时也让一些无事可做的职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不同于多数媒体展望改革后的美好未来,财经类自媒体账号“金十数据”发文《又亏两百亿?中石化称:“被逼”转让八千万吨油矿!》,将焦点放在改革前的老油田状况上。该文重点描述了中石化部分老油田持续走低的石油产量和日渐衰弱的盈利能力,及中石化在勘探开发业务上巨额亏损的业绩,提出中石化若想通过此次改革在明年的勘探开发业务上扭亏为盈,任务十分艰巨。
【分析研判】
国内最大的两家油企的改革进程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此次开展矿权内部流转,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界面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均给出大篇幅报道。油企的上游改革一直被认为是一大难点,此次,“两桶油”勇敢地打破固有的“画地为牢”格局,也能看出“两桶油”对于改革的坚定决心。
在油价低迷背景下,“两桶油”在上游板块的业绩受创。随着油价的逐渐回温及对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油田板块的状况能否如预想中逐渐好转,帮助提高公司业绩,将成为业内未来关注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