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并非无用的废弃物,而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资源宝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不仅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更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秸秆粉碎翻埋、覆盖还田、堆沤制肥等常见利用方式,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加速养分循环、提升有机质含量,让土地更肥沃,为粮食增产增收筑牢根基。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丰收”,成功将曾经令人困扰的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助农增收的“绿色财富”。

在秸秆综合利用的众多途径中,肥料化利用成效显著。该方式通过将秸秆转化为肥料还田,处理量大且形式多样,涵盖直接还田与间接还田等模式。蒲城县深入探索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推动秸秆-畜禽粪污-食用菌渣协同处理。以企业为利用主体,持续升级有机肥制造工艺,构建起“秸秆+粪污+食用菌”一体化堆肥体系。如今,该体系年处理秸秆可达3万吨、畜禽粪便2万吨,秸秆制肥能力提升至5万吨以上,实现了废弃物资源的高效互补与循环利用。

秸秆作为优质的草食家畜饲料,在我市畜牧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畜牧大市优势,我市在富平、蒲城等养殖重点区域,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氨化技术、玉米秸秆青(黄)贮技术,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富平县积极优化“粮经饲”三元结构,推动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种植,推广机械化收割、全自动打捆覆膜等先进技术,并探索出“农户自种、订单收贮、专业生产、饲草配送”等创新模式,构建起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业产业格局。依托秸秆综合利用和粮改饲项目,引导养殖合作社与养殖户开展全株玉米青贮、秸秆黄贮,年收贮青(黄)贮饲草量可达15万吨。

此外,秸秆在工业领域同样大有可为。以秸秆为原料开发建材、轻体板、快餐饭盒、包装材料等环保型绿色产品,可有效替代木材,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临渭区在秸秆原料化利用方面大胆创新,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其中,临渭区巧娘草编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颇具代表性。“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该合作社联合高校开展创新设计,将传统草帽升级为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开发出玉米皮摇篮、隔热垫、草编字画等百余种新品,荣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合作社年加工秸秆30余吨,带动周边3000余名留守妇女实现居家就业,人均年增收1500元,成功实现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华丽转变。 |